Erin Gruwell與Freedom Writers──《街頭日記》

2008/09/25

   很美的一部電影。我是指夢想的實現、族群的包容以及「真實故事改編」這六個字。

毫無疑問,這又是一部春風化雨的電影,照例有著充滿熱血的老師與頑劣的學生。但片中的孩子們不只是家庭暴力與種族問題的犧牲者,他們幾乎都是幫派的一份子。

 

「我的爸爸因為他沒有犯的罪被抓走。」

「我所屬的幫派成員為了讓我堅強而揍我。」

 

儘管片中對幫派的處理手法仍嫌保守,但是,片頭短短的幾句台詞和拉丁裔年輕男女與敵對幫派狹路相逢所展開的短暫槍戰已足夠說明這些青少年所處的環境。

他們最欠缺的是安全感,其次是尊重,他們只能在所處的幫派中得到認同。他們捍衛自己的地盤,因為在他們眼中,地盤的重要性就等同於生命。

他們每個人都失去過至親至愛,每一個人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十八歲。

 

「為了捍衛尊嚴而死。」

 

他們如此安慰自己,但事實就是,其他人會活下去,死的人會腐爛並被遺忘。

 

毫不令人意外的,學校裡的老師畏懼且排斥這些孩子。不管在片裡還是片外,事實是「大人」與「權威」都不會因為年齡或身分而堅強,他們只能以冷漠、鄙夷與規定來掩飾自己的軟弱。

最鮮明的代表人物並不是由Imelda Staunton所飾演的教務主任。儘管從頭到尾兩人一直針鋒相對,但Erin Gruwell老師的丈夫離開她的理由才真實得叫人毛骨悚然。

他並不是因為Erin Gruwell對學生付出太多而犧牲了家庭才離開她的,至少不完全是。她的犧牲與努力讓每晚枯坐家中的丈夫痛苦,因為自己辦不到而自卑。

教務主任與那位資優班教師亦然,他們拉不下臉承認Erin Gruwell作得很好的同時也為自己的冷漠感到羞恥。

不斷付出的Erin Gruwell就像一把雙面刀,她劈開孩子之間的隔閡的同時也毫不留情的割傷了前輩的自尊。

可是,對我來說,這樣叫人難堪的銳氣與不顧一切的衝勁才叫真實。

因為那些內心傷痕累累的孩子們需要的是一個真正勇敢的大人,一個成熟到不會傷害他們,又有著堅強心靈的人。他們已經見識過太多一言不合拔槍相向的「勇敢」,但他們心中其實十分清楚那只是恐懼與報復。

「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

當一個人燃燒自己的時候,一定會有收穫的。

我總覺得這個故事裡最幸運的一點,不是Erin Gruwell為了正職多兼兩分差的付出或者她的成功,而是203教室裡坐了數十個擺著臭臉武裝自己,其實卻以衝突行為與憤怒向大人求助的孩子。

幫派問題與槍枝無疑讓這些孩子的問題變得更加嚴重,但是,如果這些孩子真的完全封閉了自己的心靈,那麼誰也幫不了他們。

 

最後,還是得為冷漠的那一方說點話。

雖然這麼說很鄉愿,但是大人的冷漠有時也是不得已的。先別說完全「長大」的大人到底有多少,每日在工作、壓力、家庭與自我之間擺盪的大人所面對的雖然不是生死之間的恐懼,卻要複雜得多。殘酷的是,當大人學會以冷漠與無視來應付敵視、怒氣與排斥的時候,他們也將失去某部分的熱情與自我。

 

對於203教室裡的「奇蹟」(在法庭上說了實話的女孩沒被槍殺真是奇蹟!)能否複製到其他地方這件事我持的是保留態度,靠人燃燒生命的工作是很可怕的。但是,如果教務主任和資優班老師那樣的老師們能夠查覺到孩子們需要的是一個有安全感與被尊重的教育環境,那麼,情況一定會有所不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afu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