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信心危機

2014/7/17

好一陣子沒敗家,去賣場也是直奔貨架匆匆抓了預先想好的東西就跑——雖然是突然意識到這狀況,但沒有不開心,因為我知道自己把時間分配到OOO上頭,而且是滿足到專櫃生日折扣卷寄來都不想浪費時間跑百貨公司的程度。

言歸正傳,最近一次在琳琅滿目的商品中閒晃,是在婦嬰用品店。

首要任務是買奶嘴。

噢對,不會吃奶嘴的小橘子在快四個月的時候終於學會吃奶嘴了!之前用的新生兒扁奶嘴太短,很容易掉,後來換了A牌的0-6奶嘴,可吸可抓可啃還可以讓把拔拿來釣鯉魚,或者表演鯉躍頭鎚,當然也可以拿來丟⋯⋯以她這陣子常常半夜兩點醒來討奶嘴,然後打滾弄掉,塞回去以後再拔出來玩(以下重複好幾遍)的情況來說,兩個輪流消毒顯然不夠,多買一組備用。

接下來是奶瓶用的奶嘴頭。

兩孔奶嘴雖然剛換不久,但在小橘子的狂吸之下很容易扁掉而吃不到生氣,加上這陣子厭奶,索性改用可變速的一字試試看。至於效果嘛⋯⋯繼續觀察。

最後,讓我花最多時間的,是買吃副食品用的湯匙。

各品牌顯然經過互相「學習」,外觀、原料都差不多,差別只在廠牌跟產地。比較便宜的是台灣的廠商,MIT;比較貴的是外國的品牌,MIC

嘿,這有什麼好考慮的?當然是MIT樂勝啊!牌子能吃嗎?

但是,腦海裡迅速浮現了一波波的食安問題——飲料裡的塑化劑、油品和澱粉裡的添加物、標示「有誤」的米都不會影響到小橘子的湯匙,而法規會。每一波的問題都告訴我們,我們的法規給了廠商相當大的發揮空間,而那些不外銷的商品就不需要符合某些國家相對嚴格的法規標準。

雖然說那些標章與法規不一定真的值得信賴,但沒有標章與法規,似乎也不怎麼有提升信心的效果。

為什麼不敢用國貨?

這根本不是什麼理性思考的結果,只是反映出信心危機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afu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